衛武營本事
歐洲導演愛上臺灣歌仔戲,妙喻一特質堪比義大利即興喜劇
文|凌美雪(自由時報記者)
歐洲導演盧卡斯(Lukas HEMLEB)自2006年起與臺灣表演藝術團隊跨界合作,就深深愛上臺灣,2017年首度合作一心戲劇團,推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作品,2024年再度攜手,跨越了探索與磨合的階段,以默契相融,更上層樓的作品《幻蘊迷宮》,被形容為巴洛克式的臺灣歌仔戲。
《幻蘊迷宮》改編自法國17世紀古典主義作家皮耶爾‧高乃依的作品《L'illusion comique》(魔幻喜劇),故事描述一個期望兒子事事順遂己意的父親,搞到兒子離家出走仍時時牽掛,因此求助於通天法師,在幻象中目睹兒子死裡逃生的離奇遭遇……整件事就如同迷宮般,導演在劇中暗藏了很多塊「拼圖」與「符號」,讓觀眾試試看能不能將線索拼湊出完整的路線圖,順利找到迷宮的出口。
一心戲劇團將《幻蘊迷宮》建構在一個架空的三國時代上,讓許多耳熟能詳又「有點不一樣」的歷史名人,包括呂奉「茶」(呂布、字奉先)、「劉孫曹」(劉備、孫權、曹操的合體)、「朱」都督(取「周」瑜都督咬字不清的臺語諧音)與喬三姐(大小喬的妹妹)等,都活躍在舞台上,更讓西方劇作「無縫接軌」為臺灣歌仔戲。
盧卡斯認為,像一心這樣家族傳承的劇團相當特別,演員們熱衷於即興表演(廟會外台戲),與義大利即興喜劇異曲同工;最重要的是,「一心戲劇團的演出十分敢於挑戰,在傳統與實驗性之間、創作出不同的歌仔戲美學與戲曲發展方向。」因此,在《幻蘊迷宮》中甚至將年近80歲的一心老團長國寶級藝師孫榮輝,再度請上了舞台,在劇中嵌了一段包公的鍘美案,準備讓觀眾在迷宮裡暈頭轉向。
文章出處:自由藝文網
節目資訊
6/7(六)14:30、6/8(日)14:30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穿過劇場的鏡頭—— 愛在指尖顯影時
用食指和中指當腳,大拇指和小指當手,模擬人的姿態,大概是小時候遨遊於創造宇宙最簡單的方式,再進階點兒,戴上工作手套還能彩繪服裝或表情,充滿童趣與想像力的表現,因為手的表現能力有限,可以專注在故事上的發展。
一座跨接時光的橋樑 漢堡愛樂的歷史與未來
德國北部的漢堡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因人口流動而促成豐富的文化交流。早在一六七八年,這裡便誕生世界上第一座公共歌劇院——鵝市場歌劇院(Oper am Gänsemarkt),韓德爾與泰勒曼等大師的作品都曾經在此上演。聖米迦勒教堂(是漢堡的宗教、音樂與藝術中心,從教父泰勒曼手中接下漢堡市音樂總監的C. P. E. 巴赫就安葬在那裡。漢堡不僅是布拉姆斯的故鄉,更是孕育漢堡愛樂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