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模糊了真實與虛擬的邊界,卻讓感受更加真切 – 留給未來的殘影
你知道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什麼嗎?看著舞者在伸手可及的距離,情不自禁往前一揮,卻發現撲著的僅是空氣;望進舞者的瞳孔,試圖解讀分析K所留下的隻字片語,迷茫的情緒與幽冷的氛圍令人不自覺地迷失;VR重新定義了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便是我已然處在表演者的核心,真實與虛假依舊模糊曖昧不清。
摸不到,卻仍眼見為憑的存在 – 先從影像開始說故事
《留給未來的殘影》是導演陳芯宜與舞者周書毅合作的VR影像作品。今年11月於衛武營樹冠大廳所舉行的特別展演場,觀眾除了戴上頭顯、欣賞影片外,特別場更延伸影片內容,讓舞者實際在樹冠大廳跳舞與奔跑,彷彿前一刻還在VR男子的意識裡洄游的我們,下一刻便直接降落在事件發生的現場。
影像的故事是這樣的:局外人的我們,偶然掉進男子的意識。在三根火柴、三段記憶的時間裡,我們冷眼看著他斑駁的房間牆面貼滿了寫著滿滿內容的泛黃紙張,感覺得出來男子想要捕捉些什麼,卻什麼都是空白。霎時間,我們跟著男子的意識飛翔,凌空揚起到大海與岩石之上,一起聆聽海浪拍打上岸的聲響。接著,重新回到房間的男子,牆上的泛黃紙張已沒了內文......。
觀眾主動卻也被動的成就演出的浪漫與魔幻
當觀眾脫下頭顯,發現自己就站在方才看見的、散落一地的空白泛黃紙張上,露臺外頭還出現了男子的身影:這是男子記憶的延續、前傳、抑或是迴光返照?眼前身穿白衣的男子是鬼魅、是殘影還是只是想像投射出來的形象?觀眾在此時輕輕地被牽引著從VR進到現實,從原本很親密的、僅有自己凝視的私密,轉變成真實的眾人與舞者的相互呼應。究竟何處是裡、何處是外、何者為真、何者為虛,時空彷若在此扭曲交疊,展出了一條無法定義的記憶裂縫,還蒙上了層淡淡的惆悵與迷惘。有趣的是,「影像」跟「現實」的場景與人物彼此互文探問,觀眾利用影像獲得的線索來繼續探索現實的可能,作品也利用現實完滿了影像最後未說的缺憾,特別是半開放的樹冠露臺有著淺淺的空氣流動,時不時捲起散落一地的紙張,四周的玻璃還映照著所有站著的觀眾隨意地佇足與移動,提醒著我們正處於「當下」,讓觀眾不只是觀看演出,而是無意間成為介入演出與證明真實的介質,是另一種值得觀看與細細品味的空間魔幻。
直接建立在觀眾上的新形態沉浸式劇場
《留給未來的殘影》的特別展演場為VR影像與新的劇場形式做了一次非常漂亮且浪漫的示範,不僅讓高冷的新科技展現出不同於以往的動人溫度,高度手工業的劇場演出也因著VR影像的處理,從聽覺、視覺到鏡頭的安排,更直白地攻入觀眾感官,直接建立起演出層次,使得觀眾更能被演出說服與沉浸其中。
閱讀更多:
【高雄雄厲害】周書毅x陳芯宜 2021《留給未來的殘影》衛武營特別展演場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文字躍動!文學改編劇場魅力—淺談為愛而生共融劇場《魚.貓》」座談側記
曉劇場劇作《魚.貓》將於10月12、13日於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後簡稱衛武營)演出,戲劇改編自臺灣國寶級文學作家黃春明的《莎喲娜拉!再見》之短篇故事〈魚〉及〈溺死一隻老貓〉,由鍾伯淵編導以共融劇場形式,邀請聾人及劇場演員共同演出。在8月31日下午,衛武營特別與國立臺灣文學館(後簡稱臺文館)跨界合作,特別邀集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耿一偉、影響‧新劇場團長與藝術總監呂毅新,以及萬座曉劇場藝術總監鍾伯淵,三人共同以「文字躍動!文學改編劇場魅力—淺談為愛而生共融劇場《魚.貓》」為題進行前導討論。
神祇般的愛與恨,Emma Rice 的《咆哮山莊》如何重塑經典?
原本在小說《咆哮山莊》裡,主角希克里斯夫是一位英國的孤兒,可是導演Emma Rice對於幾年前,法國加萊難民營(Jungle de Calais)的非法移民偷渡到英國引發熱議的事,讓她深感氣憤。於是她做了一點挪動,將希克里斯夫變成是一位膚色黝黑的難民小孩(戲中用操偶的方式來呈現)。從這個點,我們就可以知道,由英國國家劇院、布里斯托老維克劇院、約克皇家劇院三館所共製,於2021年底首演的舞台劇《咆哮山莊》,並不是在講一個十九世紀的愛情故事,而是在談我們這個時代的愛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