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Come on快跟上,與河流的脈動、迷人的爵士共舞搖擺:大河精神 - 給愛河與密西西比河的爵士組曲
文: 吉米布蘭卡 JimmyBlanca|劇場觀眾、劇場狂粉的日常Podcaster
聽完演出,還真是可惜手上沒提著啤酒,好可以跟著旋律一起登船搖擺。
我對於爵士的想像是這樣的:一群厲害的樂手,站在稍稍高起、半圓形狀的木頭舞台上,襯著有點暈黃的燈光,很有默契的一首曲子又一首曲子。找不到結尾,也尋不著開頭,甚至還分不太清哪些是樂譜上的,哪些又是即興出來的,彷彿台上這群人有聊不完的話題一樣,自成一個被音符包圍的小宇宙。
獻給大河的爵士是這樣來的
這場由徐崇育與Jazz Supreme爵士樂團帶來的《大河精神 – 給愛河與密西西比河的爵士組曲》,除了一樣有發光的小宇宙外 - 還是12人編制的小宇宙,更以觀眾都能有所感的、熟悉的生活經驗入樂。大河流經的區域不只帶來生命,更帶來商機與群聚,進而延伸出獨特的生活方式與文化。這也是為何世上的眾多大城市都有河流包圍:巴黎的塞納河、曼谷的湄公河,以及孕育多個音樂大城如紐奧良與曼菲斯的密西西比河。港都高雄向來與水關係緊密,貫穿高雄的愛河也從早先的工業與運輸用途,轉型成有著愜意情懷的浪漫據點。徐崇育與Jazz Supreme結合兩條河流(愛河與密西西比河)與揉合多個歷史城市的美麗與哀愁,編寫了一連串相當具故事性的曲目。
爵士樂手是說故事與交織情感的好手
〈棉田之歌〉雖是寫著不得不上工的黑奴哀傷的心境,但不同的樂器發聲猶如眾人輪流的對話,隨著曲子前進與彼此安慰應和,氣氛反而越來越輕鬆,情緒也越趨高昂。愛河也好,密西西比河也罷,〈大河精神〉展現了河流包容恢弘的氣度,毫不吝嗇地承載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可能,自然得以磅礡的曲風呈現。〈獻給河的Rumba〉三部曲以更細膩的方式表現作曲者心目中的河流樣貌:〈父親的旋律〉將小時聽的〈燒肉粽〉旋律,悠遊自在的套在從古巴習得的節奏裡,既融合自身經驗與學習,也與「爸爸愛唱歌」的印象結合;媽媽在端午龍舟競賽的常勝軍樹德家商教書,再加上愛河所舉辦的龍舟賽是每年都要關注的全民運動,〈龍舟之舞〉以五拍的節奏,領著大夥兒一起律動。
除了可以跟著一起搖擺的樂曲外,〈水中星辰〉靜謐得像是一幅畫,僅用低音提琴、薩克斯風、鋼琴與小提琴的編制,敘述身世悲慘的黑奴沿著河流、鐵路與星空,一路向北。一開始低緩沉潛的樂音,帶點疲倦與陰鬱,直到薩克斯風的聲音一出,漆黑夜空的濃重雲朵散去,亮了,星星與希望都亮了。
抓著個節奏,一起Swing上路吧!
樂手們聊到,爵士樂的精神是忠於自己,是民主且獨立的。每個人的人生歷程都不同,自然孕育出獨特的音色與風格;也唯有每個人都能自在的表達自己,在表演跟音樂上有所貢獻,這場表演(或是說,樂手間的對話)才算精彩。回頭想想,偶而會覺得自己的生活被侷限住了,但只要找著了節奏 - 雖然可能是不那麼好數的奇數拍,只要大夥兒按著節奏,在規律的節拍內便可找著無限的音符與旋律,也就這樣一步一步走出了框架,展出別開生面的新對話。
閱讀更多:
【高雄雄厲害】徐崇育《大河精神—給愛河與密西西比河的爵士組曲》
推薦閱讀
追焦,舞踊時的身體訊號
「我」的存在,來自意識,而早於「我」的認知之前,身體就已存在,因此相對年長許多,即使未來對「我」的認知因年老消逝,身體仍相伴至末。至始至終,身體都存在。儘管蒙受教育、社會化後,「我」之意識已經先行於身體,導致嚴重與身體脫節,身體依然不斷發送訊息,只是訊號強烈與否。在需要重新與身體同步並審視與其關係之重要途徑,便是舞蹈,因而「舞蹈,是一部身體史」為題、關心藉由舞蹈開展出對身體及身分種種省思的舞蹈影像徵件便油然而生。
5檔開放舞台的無限能量,歡迎自由入場
2024臺灣舞蹈平台在樹冠露台西側的作品,都與動力/重力相關,一支是水平動力機械的《In Factory》,一支是圓盤離心力的《轆轤》。外在物理動力如何影響舞蹈呢? 滯留島舞蹈劇場《In Factory》處理的是人類活在資本主義社會的處境—活在當代社會下,人人都是身不由己與不斷對抗的交替循環。《In Factory》採用動力機械舞台,舞者在左右移動的平台上與機械動力相抗衡,舞作中所展現對抗與掙扎,既是概念上的,也是物理上的。編舞者張忠安藉由動力機械讓他所欲詮釋的概念有了更上一層樓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