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為何必看《唐卡洛》?(上)
文|焦元溥
「如果威爾第的歌劇只能留一部,我會選《唐卡洛》。」
這句話是誰說的?抱歉,不是什麼大人物,而是本文作者的意見。不過若考察錄音版本,《唐卡洛》的確是指揮大師最青睞的威爾第歌劇之一。義大利(裔)的朱里尼、桑提尼、阿巴多、慕提、帕帕諾,非義大利的卡拉揚、蕭提、海汀克、李汶,都有傳世名演。我們更能找到許多精彩的現場錄音錄影。和指揮名家相得益彰的,是錄音中的聲樂陣容,一字排開簡直是美聲名人堂,不聽不可。
《唐卡洛》:威爾第歌劇的頂冠之作
如此分析,其實是正話反說。事實是,《唐卡洛》的深刻內涵與場面調度,正需要運籌帷幄、鞭辟入裡的指揮好手。它所要求的聲種類型與技術難度,也非得請來絕佳歌手方能勝任。綜觀威爾第所有歌劇,能在場面、內涵、聲樂難度與豐富度、表現力和創造力皆位居頂峰者,《唐卡洛》當之無愧。如此難度,無可避免地降低了它的演出頻率,更何況它還是威爾第篇幅最長的歌劇。但只要演出,《唐卡洛》幾乎都是令人難忘的經驗,錯過絕對可惜。
一齣歌劇,七種版本
但所謂的《唐卡洛》,並不只是「一部」歌劇。至少,它有法文五幕版與義語四幕版兩種版本,相差的可不只是語言。進一步考察,還會發現威爾第前前後後共有七個版本,以致今日指揮家與導演可以選擇自己偏愛的《唐卡洛》。這次衛武營將呈現的,是義語四幕版,也是作曲家個人的決定版。但為何它有這麼多種面貌?這一切得話說從頭,回到《唐卡洛》的誕生地,巴黎歌劇院。
豪華之必然:巴黎歌劇院與世界博覽會
巴黎歌劇院,是19世紀最豪華的舞台,有絕佳聲樂家、合唱團、樂團、舞台設計、芭蕾等等資源,也是全歐洲資金最豐沛的場館。受夠了義大利審查制度的威爾第,本來就心嚮往之。為了即將到來的1867年世界博覽會,巴黎這邊也卯足全力,需要威爾第這樣的外國一流名家提供新作。幾經討論後,改自席勒同名劇本,以西班牙宮廷為背景的歷史大戲《唐卡洛》最終出線。當然,歌劇不是紀錄片,威爾第知道此劇斷不可能真實,但《唐卡洛》有的是「莎士比亞式的真實,以及深刻的角色」。「再現真實,能是件好事」,威爾第強調,「但必然更好的,是創造『真實』。」
這「真實」如何創造?作曲家說到做到,用盡所有本領,用音樂打造出絢爛皇宮、陰暗死牢、癲狂群眾與恐怖刑場。不難想像若要忠實呈現《唐卡洛》,也必須要有與之匹配的華麗舞台與服裝。這正是此次衛武營跨國合作、原裝進口場景道具的原因。至於《唐卡洛》在聲樂上有何精彩,劇情又有何特殊?下一期衛武營雙月刊,讓我再告訴你。
閱讀更多:
節目資訊:
推薦閱讀
《文雄與秀英》讓你再一次__愛情!
我的好友、同時也是知名編劇詹傑曾說過一句至理名言:「電視劇像老公,電影像一夜情」。我每次都想問,那劇場呢?假若串流媒體只要點點滑鼠,就有各種驚心動魄、高潮迭起、峰迴路轉、還看都看不完的多國影視作品,排解不甘日常寂寞的一顆心,我們又為何需要大費周章走進劇場,看單單兩名演員演繹平平淡淡、細水長流的一輩子感情?
一次看完雅絲敏・瓦迪蒙的經典作品—最想知道的還是購票連結吧
雅絲敏・瓦迪蒙1997年在倫敦創團,到現在已有28年歷史,舞團累積了18個作品,可以從幾個面向來觀看她的創作,先以時間軸來定義,2003年的《搖籃曲》Lullaby可以作為一個斷代。1997-2003是舞團的開創期,作品規模較小大約就兩三位舞者,雅絲敏・瓦迪蒙身兼編舞與舞者,可惜當年的影像很難尋得,只能透過照片與評論來理解,剛好1997年的創團作《治療師》 Therapist與2003年的《搖籃曲》都以醫院為背景,來自於她移居到倫敦後發生的那場車禍,是她在醫院中的觀察。